第一次领教拉尔夫•费因斯的邪气,是在2002年的《红龙》中。作为《沉默的羔羊》系列的第三部,《红龙》并没有背上太多狗尾续貂的恶名,这与安东尼•霍普金斯、拉尔夫•费因斯与爱德华•诺顿三位演技明星联袂出演的强大阵容是分不开的。片中的拉尔夫•费因斯依靠模糊不清的发音和背上的红龙纹身成功地饰演了因为童年受到虐待而导致心理扭曲的连环杀手Francis Dolarhyde,让爱德华•诺顿饰演的Will Graham警官吃了不少苦头。
应该是之前的汉尼拔,除了最新出的少年汉尼拔。也是前三部里最后出的一步。相对前面两部来说,也可以说的上是理论上的突破,起码走出了Jodie Foster的影响。内容上也说服得大家,关于一个被抓住的汉尼拔。虽然整个故事框架还是回到了最初的沉默的羔羊。
这些不是重点,电影更多地还是回到了沉默的羔羊里关于心理的讨论。在Anthony Hopkins和Edward Norton的讨论中,反复提到的恐惧,从Dr. Hannibal到Graham,再到杀手——导演不想让他平面化的,可是仍然有些单薄。而当Hannibal告诉Graham克服恐惧时,我觉得表现初一种真正的心理学,或者这也是汉尼拔的核心,那其实是关于人,你自己的——心理学——不是所谓的条条框框,从分析到分析,只是对于自己的认识而已。
显然,自己的力量总是不够的,电影里这么说,需要的是对自己的勇气,足够勇敢去运用你的理性——像是康德的话了,但真正的核心应该是归与对人本身的关心。从对身体的关心开始,电影反复正反重现着的主题,不讨论关于疯癫,非理性和理性的监禁或者爆发——换歌角度看
相比1、2部而言,沉默的羔羊3的故事主线似乎显得相当明显,似乎只是一个二战幸存孤儿的“复仇”这样简单,在电影情节的紧凑性、悬疑性乃至主角的演绎能力上均不如2那么丰满,使其不像1跟2那么吸引人。
但我认为在电影试图探讨的领域意义上,3是最为深刻的一部,它反映了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
电影的一开始简短的给我们展现了二战中,几个德国士兵因饥饿无食物而吃了主角的妹妹,米沙,以存活下去,主角也因此幸存(虽然是在年幼且意识朦胧的情况下吃的)才有了接下来的复仇,电影用了大部分的时间讲述了汉尼拔如何一个一个地将那几个士兵虐杀,并且是以吃掉他们部分肉体的方式,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但无疑这漫长的描述虐杀4人的过程显得有些冗余而且使人感到审美疲劳。
战争是残酷的,在战争中,苏德边境上因漫天冰雪无食物而饿死的不在少数,当然,吃人的事也必定不少,这本身就是一段可成电影的黑色故事,李安的电影少年Pi ,就是美好的掩饰下的黑暗故事。在沉默的羔羊3里,得以活下来的受害者——汉尼拔心里的仇恨以何种方式排解便成了这部电影,另外
“如果你有想象力,就让它自由驰骋吧;如果你没有,那么请你打住,这本书不是为你写的!”
这句话可以是一把标尺,在我们的大脑还未及沉溺于精彩故事之前,先就为那一颗颗或充盈或干涸的心灵做出度量,同时也为不同读者各自迥异的感受提供注解。然而,让笔者感兴趣的不仅仅是这句略显狡狯的话,斯蒂芬对其作品是“恐惧”而绝非“恐怖”小说的“辩解”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依不饶更让我玩味。但是,若要辨别出这二者的高下实在是件耗费精力的事情,不如借剖析电影作品之便利,不经意间豁然开朗也未可知!
希区柯克曾说“真正的恐怖源自观众的想象而不是银幕上所表现出来的事物”。《沉默的羔羊》是坚决秉承了大师的教诲才取得了让人眩晕的艺术成就。并且,该片更大的贡献在于为一种古老的类型片开辟出一条变革之路并成就了一位表演奇才安东尼·霍蒲金斯。不同于以往同类角色的单一性,安东尼塑造的食人魔形象具有一种摄人心魄同时又催人迷醉的独特魅力。
每当一部影片被经营成一种品牌则必然难逃被破坏性开采的厄运
如果你想知道沉默的羔羊到底有多成功?看看这部红龙就知道了,无论拉尔夫费因斯多么歇斯底里的表现,爱德华诺顿多么卖力的探索,最后所有的赞誉还是落到了霍普金斯头上。大众对汉尼拔的痴迷可见一斑。
如果说《沉默的羔羊》是一部文艺恐怖片,《红龙》就是一部彻彻底底的商业片了,里面诺顿不情不愿的求助汉尼拔的模式无疑在让观众过够《羔羊》的瘾。不得不说影片的装饰过于刻意,在文艺和商业中摇摆不定,如果费因斯在最后10分钟死掉就是一部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文艺片,但是他最后的出现就使影片变成了一部刻意做作的商业片,而且霍普金斯在戏中的作用更像是贯穿情节的旁白,甚至有点有他没他那么回事的感觉,最后引出朱迪福斯特的桥段并没有导演想象的让观众会心一笑。
总之,创意挺好,但是刻意的痕迹太明显了。
记忆,尤其是童年的记忆。在我们的人格形成之时身边的人和事都是在我们建立人格中起到或多或少的作用。在我们成长的路上那些个和我们曾经最亲密的人他们总会把他们对世界的看法,他们建立起来的世界观、人生观潜移默化的附加在我们的身上。当我们有能力、一步一步的接受这些时那是好事吧,或许。这样的我们在成长起来的时候可以说是正步在走。中间出现的落差我们会慢慢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补上。只有在我们自己慢慢建立间和这种落差融合后我们得到的将是真的自己,这好像是每个孩子长大的过程也是我们在走过去的一种过程。谁也没有办法逃脱家族牢笼的束缚,因为我们都是人。一个群体生物。
抛开汉尼拔这个人神,或许他已经不属于人类,至少在智商和对待生活的态度上他完全的超脱了生死界限,将自己置身于人类之外。所以在他眼里,人类只是和人类在食用的动物一样低等。这或许是一种精神疾病,但是在他的眼中这是一种智慧的跳跃和升华。而我们可怜的“牙仙子”在自己的成长中不仅没有得到像大多数小孩那样的童年,另一种程度上对于这种高智商后裔的孩子
“红龙”总认为自己是上帝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dygd.net.cn/dongman/dy-9436.html